您好, 请登录免费注册
客服热线:010-65980802|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|帮助中心
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:鸿鹄高飞——赵冷月书法特展
发布时间:2025-07-02 来源: 作者:云庐艺社
  

前言
清代康有为在他的《广艺舟双楫》里提到,享国既永,艺业自兴。故太和以后,碑版尤盛。是言于今亦是。国家繁荣昌盛,艺术必然高扬。领导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:“要坚持守正创新,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,赓续历史文脉、谱写当代华章。”中国书法的创新和赓续是新中国几代书法家不断努力实践所形成的。赵冷月先生是这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,作为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革新者,他将碑学的朴拙、金石气与民间书法的率性结合,形成独特的书风。这是将书法从“技法至上”的桎梏开释出来,强调书法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张力与生命体验。这种多元化的表达,与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个体表达需求不谋而合,这是书法现代性的超前尝试,从书斋到公共艺术表达的跳脱,尺度与情绪的纯粹实验,并非是对古典简单的冲击,而是上升至思想层面的反刍,他意识到书法不再是自顾自技巧的升级,而是面向当代社会的审美发展,所作出根本性的变革。
此次展览所选取的作品,基本上是擘窠大字,北碑遗韵,无不回应妍美隽秀的精致与细腻。其作品中线条的断裂、空间的错位、墨色的混沌,实则是对传统“气韵生动”的另类诠释。这种实验性笔墨挑战了“完美技法”的评判标准,促使当代书法家重新思考:在数字化时代,如何通过物质性笔触传递不可复制的精神痕迹?赵冷月的实践提示,笔的“不完美”恰恰可以成为对抗机械复制的文化抵抗策略。此次展览的设计,我们还着重表达了赵冷月先生创作的文化启示:即在传统继承的裂变中,寻找当代性的可能。先生的创新始终以纯厚的传统修养为根基。出入二王、颜真卿等诸家,又参以北碑,尤以太和风骨示人。晚年的变法,彻底将传统元素拆解重组,这是思想层面的宣泄与表达,也是对多元文化的维度提升标示出可能。他的实践表明传统的活化不在于形式模仿,而在于以当代问题意识重新激活古典资源。例如,他对碑帖融合的尝试,实则是以现代视觉思维重构历史碎片,使得书法的现代性表达有了另一种可能。艺术品的收藏,尤其是对艺术家的选择,最重要的是看他的高度、活跃度和持续力。本次展览的空间,也是无比的奢侈,800平米的空间,只选取20余组件作品,真正体现艺术的珍稀表达,可远观,亦可近参。艺术品的收藏是财富和修养的表现,更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拥有尺度的表现。作为对经典的致敬,我们不遗余力。
在deepseek等AI技术迅速崛起的时代,书法会不会被抛弃?文本创作会不会机械化?文字会不会被消解等等诸多问题,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。在传统价值与当代创新之间,是否存在着绝对的二元对立?还是有调和的可能,甚至共生的发展。赵冷月个案的真正意义,不在于提供某种可复制的风格范式,而在于其由创作实践,进而升格为思想突破。这种递进的探索在此次展览中,被刻意地放大并呈现。希望借此,带来更深层次的对传统经典赓续的思考。书法既不必拘泥于“传统经典技巧”的范本化生存,也绝不能沦为西方抽象艺术的附庸,这是我们独有的文化形式。这种在断裂中寻求连接的勇气,或许正是其留给21世纪书法最宝贵的遗产。
许力
二零二五年季春于南

收起

策展人

许力、赵颖

学术主持

王立翔

主办单位

广东省书法家协会、深圳市书法家协会

承办单位

雅昌文化集团、雅昌(深圳)艺术中心

展览备注

赵冷月(1915-2002)
名亮,堂号缺圆斋,晚号晦翁,浙江嘉兴人。
生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,历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、副主席、顾问。


下一篇:没有了